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-088-6505
首 页
公司简介
企业资质
新闻中心
工程项目
工程业绩
高空技术
联系我们
工程项目
高空建筑
高空维修
高空安装
高空防腐
高空拆除
高空清洗
防水堵漏
烟囱脱硫
更多>>
联系方式
江苏亿达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400-088-6505
联系人:张先生 15851070333
电 话:0515-88632555 88632777
传 真:0515-88632777
地 址:盐城市政府中央行政办公区
华邦国际西厦A区506室
您当前位置:
亿达滑模
>>
高空技术
高空技术
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方案分析
0· 引言
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向山区的延伸,隧道工程数量越来越多。某隧道是一座铁路长大隧道,隧道全长3 585 m。该隧道属寻乌—瑞金深断裂,地形起伏较大,植被发育,地貌有山间冲积小盆地、山脊以及山间冲沟等。隧道出口施工至DK133 +565 时,发生了坍塌,本文着重对本次塌方的原因和相应处理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。
1· 塌方基本情况
隧道在施工至DK133 + 565 处时,正好处于Ⅳ级、Ⅲ级围岩的交界带( 该处埋深约70 m) ,掘进后出现一较大滑层,出现较大范围的塌方,如图1 所示。2012 年10 月20 日,在出渣完成准备立设拱架时突然塌方,塌方量约300 m3 ,塌腔高6 m ~ 10 m,纵向长度约8 m,宽8 m ~ 11 m,塌体完全堵住洞身,后方已支护好的3 榀钢拱架局部扭曲变形。
2· 塌方原因分析
隧道区域构造主要受寻乌—瑞金深断裂影响,由一系列斜冲断层作为侧幕状排列组成。DK133 + 538 ~ DK133 + 583 处岩性接触带为( ∈[2 - 3]) 变质砂岩夹板岩与( D( d) [2 - 3])千枚状页岩的岩性接触带,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关系。受其影响,隧道区千枚状页岩揉皱强烈,裂隙、节理、板理发育,岩体较破碎。因此,其塌方原因主要是:
1) 工程地质原因: 塌方部位处在Ⅳ级、Ⅲ级围岩的交界带,被层状和多组节理分割而形成碎块状镶嵌结构,岩体较破碎,节理多为张开节理,节理裂隙间层面光滑。因双线铁路隧道开挖跨度大,在开挖掘进的扰动下,造成围岩失稳导致塌方。
2) 地下( 表) 水原因: 施工期连续降雨,地表水丰富,通过裂隙进入岩体,拱顶淋水量增大。该段地下水较发育,最大涌水量为2 896 m3 /d,强富水。在地下水的软化下加剧了岩体失稳和塌落,软弱滑动面在地下水的作用下,强度大为降低,因而发生滑塌。水在塌方中起到一个“催化”和“恶化”的作用。
3) 施工方面原因: 该处Ⅳ级、Ⅲ级围岩分界面较设计文件稍提前,施工时未及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,未采取更为有效的超前支护措施,开挖进尺过大,从而造成临空面过大也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。
3· 塌方处理方案和方法
根据塌方的情况和隧道所通过的层位,认为本次属层间移动性的塌方,这种地质的塌方难以稳定,会引起连锁反应,积累和发展将扩展到已支护好的洞身段。因此,采用加固后方围岩,强支护通过坍塌段,适当加强支护过渡段方法处理此次塌方,分段处理的长度为20 m( 后方加固段4 m,塌方段8 m,过渡段8 m) 。
3. 1 后方围岩的加固
首先在塌方位置退后4 m 的位置处,采用长4.0 m 的小导管对塌方后段进行径向注浆。小导管间距为1.2 m,梅花形布置。小导管端部与钢拱架焊接成整体,以保证后方围岩稳定。注浆采用先上后下,先里后外,即先对塌空区边缘注浆,再逐步退后。通过注浆固结松散破碎岩体,提高了后方围岩整体承载强度,并与初期支护共同在2 m ~3 m 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拱,为下一步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( 见图2) 。
3. 2 塌空区段的处理
首先采用素喷厚20 cm 的C25 混凝土封堵掌子面及塌落面,对塌空区段后方未破坏的原初期支护采用Ⅰ18 钢拱架进行加固,钢拱架与原初期支护钢拱架紧贴并排焊接,形成护拱。之后采用双层Ⅰ18 钢拱架通过塌空区,榀间距0.5 m,钢拱架采用Φ22 钢筋连接,形成钢格棚架。对轮廓线外塌腔壁的大块岩石采用Φ89钢管支撑,并焊在钢拱架上。喷射C25 混凝土与钢拱架齐平,形成钢筋混凝土壳体初期支护。并在初支中预埋Φ108 混凝土泵送管,待钢筋混凝土壳体强度达到要求后,分期泵送混凝土填充塌腔,以保证岩面与初期支护之间密实( 见图2,图3) 。
3. 3 塌方过渡段的处理
待塌空区段顺利通过后,对掌子面前方8 m 采用强支护开挖。具体支护参数为: Φ42 注浆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,环向间距为0.4 cm,纵向每3.0 插打一环,每环35 根,单根长度5. 0 m; 初支钢拱架采用Ⅰ18 钢架,纵向间距0. 8 m; 系统锚杆采用4 m Φ22 组合锚杆,环向间距1.5 m,纵向间距1.2 cm,梅花形布置,端部与钢拱架焊接成整体。
3. 4 监控量测
施工过程中,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,重点量测塌方段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。在该段塌方处理完毕后,在拱顶布设了一个测点,并在左、右拱腰分别布设了两个测点,通过监控量测,拱顶最大下沉量为22. 1 mm,日最大下沉量为2 mm,并在9 d 后围岩趋于稳定,表明所采取的措施得当,取得了应有的效果。
4· 结语
隧道坍塌处理作业危险,容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。因此,只有方案正确、处理及时、方法恰当、组织严密、措施得力,才能顺利完成。
1) 处理隧道塌方必须分秒必争,及时制定处理方案。处理隧道塌方是一种紧急抢险,如同打仗一样,有利时机稍纵即逝。详细察看塌方情况,检查塌方初期支护的损坏程度和影响区域,分析塌方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等。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现场确定应急预案,下达抢险指令,明确任务和要求,为塌方的处理争取有利时机。
2) 前方封堵,后方加固,对塌方区形成合围,是防止塌方恶化的有效方法。根据实际情况,采取前方封堵,即喷射C25 混凝土封堵掌子面及塌落面,稳住围岩,防止空顶加大,并对下一步塌体注浆创造条件,保证注浆效果,同时还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安全保障; 后方加固,即对塌穴后方4 m 处未损坏的初期支护段架设型钢拱架加固初支,对初支顶部低应力围岩注浆,以增加其强度和自稳力。这种前方封堵和后方加固处理方法,有效地防止了塌方恶化,使塌方处理出现了良好的局面,这是处理隧道塌方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。
3) 塌方的处理必须遵循“短进尺、严注浆、少扰动、强支护、快封闭、勤量测”的原则。对塌体一般不宜直接进行清理,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,避免塌腔扩大。塌方的处理应一次到位、不留后患,加大超前支护和加强初期支护,必要时对二衬混凝土进行配筋和加厚,隧道轮廓外的塌腔宜尽量回填密实。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
更新时间:2015-8-3 9:47:35 【
打印此页
】 【
关闭
】
上一条:
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实际运用
下一条:
矿井建设项目中质量管理的现状